文脉之上的自然营造:双河镇九年义务制学校震后重生!
瑞玛带你看世界—震后重建双河镇九年义务制学校
△ 项目鸟瞰
△ 中学实验楼
重建之后学生反馈:
“我对新校园的感受是好玩,开心,宽大。”
——二年级 王语晨
“我最喜欢学校的文庙,在文庙里可以念古诗,写毛笔字,感受古代人的生活。”
——六年级 胡奕坪
“最喜欢学校的新足球场,因为足球场特别的大,地面柔软舒适而且很平整,即使踢球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也不会很痛,我特别喜欢在上面踢足球。”
——八年级 曾军至
“新校园给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,有我们长宁县竹海之都的特色。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绿色,在疲惫的时候让人感觉心旷神怡。”
——九年级 文富翔
文竹在校园儒雅,安静,既为校园环境中增添了一抹绿,同时在建筑群中也起到了很好的隐蔽,过度效果。震后校园环境重改之后的双河镇九年义务制学校,设计们利用竹子,寓意重生,并且通过精巧的间隔,为学生们在建筑与广场之间搭起了一道屏障。
从周围到两边,从外向内,校园围拢在一群民居建筑之中,为了统一校园内外环境,建筑师们特意设计了四大庭院,生活后勤庭院、小学活动庭院、 文庙广场、校前广场。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环境,他们可以自由穿梭,欣赏不同群落的景象。
经改造之后的校园环境多样化,拥有串联学校的风雨廊道系统、屋顶游憩平台、室外景观楼梯,底层架空空间,让空间从上到下进行拓展,拓宽了孩子的视野,更加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环境,让他们新校区的教学环境焕然一新。
01
源起
一次6.0级的地震
—
△ 区位示意图
△ 震后乡镇鸟瞰
02
挑战
文脉与灾难的撕扯
—
△ 校园西北角鸟瞰
03
溯源
与古为新,修复再生
—
△ 长宁府城局部 摘自《长宁县志》
清嘉庆戊辰秋镌 慎思堂藏板
△ 修复后的文庙
04
破局
秩序的梳理与重构
—
△ 改造过程示意
△ 改造理念
△ 文庙广场
△ 校前广场
△ 文庙展廊
05
策略
自然营造学
—
原生自然——寓景于院
△ 院落设计分析
△ 生活后勤庭院
衍生自然——新老共生
△ 西校区操场
△ 小学教学楼改造
顺其自然——风貌延续
△ 校园连廊
△ 校园建筑外观
△ 教学楼立面局部
△ 室外平台
△ 风雨连廊
06
新生
自然中营造
—
△ 竹纹混凝土立面
07
写到最后
—
△ 中学宿舍
△ 近景鸟瞰
设计图纸 ▽
△ 总平面图
△ 一层平面图
△ 二层平面图
本文部分内容摘选于网络,如涉侵权,请联系作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