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竹子与土,手工建学校?这波操作有点溜!
瑞玛带你看世界——孟加拉国Meti School
大家好!
有一种材料是
大多数建筑师都不曾关注的
那就是泥土
原因大概有两个
其一,很多国家已经禁止
在建造中使用这种材料
其二,很多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其实
也没有能力和技术手段用好这种材料
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
使用泥土不仅建造成本低
而且建筑拆除后
这些泥土也很容易循环再使用
即便不用了,也可以埋回地里
做成花园,非常环保
有位女设计师却有个梦想就是在
曼哈顿用泥土建造一栋摩天大楼
不过,虽然摩天大楼还没建成
但她在孟加拉国的一个小乡村里
做了一个有意义的事情
下面就带你带你去看看
△主立面 ©Kurt Hoerbst
01.
- 项目背景 -
当建筑师Anna Heringer
还是一个建筑系的学生时
就在孟加拉国的一个偏远村庄带领
当地居民用泥土
作为主要建筑材料
修建了一栋教学楼(Meti School)
孟加拉国Meti School大胆使用泥土作为教室的建筑材料,由于当地气候炎热,土墙能够很好的帮助孩子们抵御热流,通风和散热效果相对更好。
就地取材Meti School屋顶采用竹子结构,融入了当地建筑风格,然而教室的墙体泥土材料并没有让这所乡村学校显得土气。
三个教室在墙体中间开了多个门,通过每个门进入学校都可以进入教室内部,而且每个门都有各自的色彩,红蓝黄绿这些鲜明的门帘采用具有当地特色的服饰材料“彩布”,有了它仿佛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热情与活力。
用泥土做建筑相信很少有人会这么做,因为材料的特殊性,然而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,泥土环保且可塑性强。
Meti School除了建筑外围有独特的建筑风格,一层教室的背面也别有洞天,这里是一大批土堆积起来的山洞,仿真山洞的设计,洞洞相连相互绵延,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攀爬玩耍,休憩看书进行各自喜欢的活动。
用泥土打造的教室空间感知相对柔软,氛围更加活泼,孩子们在这里上课游戏也相对轻松愉快。
宽松的活动区域让空间感知更加明朗,教室二层开敞明亮的大空间,孩子们可以在这里上课或者活动自由使用空间,这也符合孩子向往自由的天性。
揭开这所土竹结构学校的真面目,我们发现材料简单的建筑也内含玄机,根据建筑构造原理,设计师们将原本自然界中的产物放到建筑中,安全美观实用价值还更高。
△总平面图 ©Anna Heringer Studio
对于欠发达的地区
泥土的优势凸显,且施工技术要求低
当地普通居民不需要学习复杂的施工技术
就可以直接用其进行建造
因此于2006年完成的METI School
也被许多人称为手工建造的学校
△建设中的背立面 ©Kurt Hoerbst
△门外的孩子们 ©Kurt Hoerbst
02.
- 项目设计 -
METI School建筑采用
土墙与竹构相结合的形式
上下两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
△外立面材质 ©B.K.S. Inan
建筑的一层是敦实的土墙结构
设有3间教室,且每间都有独立的出入口
通向一个位于教室后面的
有机形态的“洞穴”
△色彩丰富的门板 ©B.K.S. Inan
在土墙的开口上安装有多彩的门板
丰富的颜色为建筑带来了更多乐趣
△纱丽服色彩的门帘 ©Kurt Hoerbst
一层的门帘使用了彩布
色彩斑斓与门板相呼应
而彩布的颜色正是来自于当地
的传统民族服饰纱丽
使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
△“洞穴”空间内部 ©Kurt Hoerbst
在一层教室的背面
是一面极厚的土墙
墙上挖有相互联通的
有机形态的“洞穴”空间
△学生在“洞穴”内活动 ©Kurt Hoerbst
这些空间内部表面是柔软的
使教学空间变得充满活力
△建筑二层内部 ©Kurt Hoerbst
整个二层是两个
开敞明亮的大空间
可以根据上课需求
灵活的划分为不同的空间
为学生提供了活动场地
△二层杆件结构 ©B.K.S. Inan
△窗前远眺 ©Construction Team
△草泥墙与基础 ©Kurt Hoerbst
03.
- 建造工艺 -
METI School一层承重墙
参考了传统的草泥球(cob)
建造工艺,简单来说就是
将土料、稻草或麦秆等
植物纤维与水混合
捏塑成一个个球状
再将泥球一层层堆叠起来
△传统草泥球工艺 ©Bâtir en terre
METI School的建筑地基
是50cm厚的砖石,采用水泥砂浆抹面
除地基之外,防潮层是另一个建造
当地土建筑的关键技术
防潮层由2层当地有售的PE薄膜构成
△草泥墙的砌筑 ©www.meti-school.de
二层是框架结构
该结构由 4 层竹梁和恰当
角度安装于建筑中的垂直构件
及斜向构件共同组成
建筑较短一侧的框架端部以及
楼梯都能起到稳固整个建筑的作用
△竹框架构造 ©Anna Heringer Studio
△竹结构的建造与连接方式 ©www.meti-school.de
△建造中的竹框架 ©Kurt Hoerbst
△对角结构 ©Birol Inana
这些结构通过其他一些构件
连接在主梁的上下两侧
同时框架的上表面
还装有额外的抗风支撑件
△ 建设中的背立面 ©Kurt Hoerbst
在框架结构中间处安装
有一系列竹椽用来支撑波形铁皮屋顶
竹椽由木板覆盖
同时可调节其高度以及时地排放雨水
△竹框架上覆盖竹条 ©Kurt Hoerbst
土墙的外表面没有做额外的装饰
只有窗框一圈用石灰刷白
△背立面 ©B.K.S. Inan
一层的天花板由 3 层竹条构成
中间层竹条垂直于上层及下层竹条
这一结构不仅能维持侧向稳定
还能起到连接支撑梁的作用
△一层天花板 ©Kurt Hoerbst
由劈开的竹条制成的
铺板层铺设在中间层上
并在其中填入泥浆混合物
这种方式与欧洲原木框架结构天花板的
常用建造技术很相似
04.
- 项目饰面和装饰 -
内墙表面用黏土泥浆抹面
再刷石灰涂料
△黏土泥浆抹面的内表面 ©Kurt Hoerbst
“洞穴”中的竹条支撑结构用草泥涂抹
并用一种红土泥抹面
△由“洞穴”空间看向教室 ©Kurt Hoerbst
屋顶下面悬挂着织物作为天花
晚上通过织物后面的灯进行照明
织物背面的孔洞还有利于屋顶空间通风
夜晚主立面 ©Kurt Hoerbst
在建造过程中
项目所在地的自然资源
提供了充足的天然材料
更难得是建筑师Anna
采用“边做边学”的形式
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及人力资源
不仅降低了建造成本
同时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
培养了工匠的建造技能
Anna Heringer也因此项目
获得了2006-2007年阿卡汗奖
瑞玛国际认为用泥土打造的孟加拉国Meti School,有创新的建筑材料,同时结合当地的建筑风格与气候打造的竹泥结构的房子,造型美观设计合理,通风性良好,同时空间环境的无限放大也可以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自由。
平面图 ©Anna Heringer Studio
剖面图 ©Anna Heringer Studio
西立面图 ©Anna Heringer Studio
东立面图 ©Anna Heringer Studio
南立面图 ©Anna Heringer Studio
北立面图 ©Anna Heringer Studio